新冠變種病毒 Omicron 令本港疫情升溫,「空姐母親群組」衍生多條傳播鏈。第五波疫情殺到,健身室上周五(1月7日)起關閉14天,留家抗疫期間想強身健體,手機應用程式、網上都不乏健身訓練短片,但缺乏教練從旁指導的情況下,可能不知不覺做了錯誤的姿勢,不但影響健身效果,更有可能導致各類型損傷。註冊物理治療師介紹一些家居運動例子,以及安全貼士!
在疫情期間,長時間呆在家裡和欠缺體能活動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即使健身室關閉、被要求在家中自我隔離或在檢疫中心強制檢疫,仍要保持運動習慣。世衛組織建議成年人每週進行 150 分鐘中等強度的體能活動,並有 2 天或以上進行強化肌肉活動。註冊物理治療師陳德禮(Victor)介紹 5 式家居運動,無需特別器材:
進階版
全蹲(full squat)與半蹲動作相似,但將膝關節推過 90 度。如進行負重訓練應量力而為,避免因舉起過重的器材而增加拉傷膝關節和下背部的韌帶、軟骨和肌肉的風險。
如果想增加難度,可嘗試雙抬腿。
如果想伸展腹部肌肉、下背部肌肉和膕繩肌,可嘗試以下幾個動作:
不妨專注於緩慢、持續的伸展運動,保持伸展 30 秒。如肌肉感覺舒適,可慢慢增加拉伸,然後再維持伸展。加上,疫情下在家工作容易增加肌肉骨骼疾病風險,例如頸部單邊痛,經伸展後通常得以紓緩:
有規律的運動對於良好的身體、社交和情緒健康至關重要。雖然任何類型的體育活動都有受傷的風險,但恆常運動的好處遠遠超過風險。謹記以下 6 個小貼士,在家中自行鍛煉時也可避免受傷。
網上有許多短片、應用程式的鍛煉教學,應先了解這些運動訓練是為一般人還是特定群組設計,訓練項目可能需要根據個人健康狀況而修改,例如訓練之間需要更長時間的休息。做運動應考慮個人體能狀況及受傷病史,如果以錯誤的方式進行鍛煉,不但越做越糟,更可能會受傷。
不要每天都做相同的練習,長期針對同一組肌肉鍛煉,可能會令肌肉使用過度,造成痠痛或炎症。與其他運動和練習交叉訓練,以減少過度訓練的風險。
不少人以為「No Pain,No Gain」是健身的原則,要做到肌肉疼痛才罷休。事實上,重量訓練不應該是痛苦的,忍痛繼續訓練可能導致現在或將來出現多種肌肉骨骼問題。如果在運動期間感到疼痛,應停止進行並尋求專業建議,不要忽視身體發出的疲勞、不適和疼痛信號。
剛開始鍛煉時,很容易不知所措,譬如對形式、技術、使用什麼設備等抱有疑問。如果想在家鍛煉但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可諮詢健身教練、醫生或註冊物理治療師,提供全面的家居健身計劃,更容易掌握進度。
當我們脫水或沒有充分睡眠時,運動時特別容易受傷。脫水可表現為肌肉痙攣、抽筋、頭暈,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增加受傷的風險。若出現這些徵狀或停止鍛煉後持續疼痛,應尋求醫護人員協助。
確保每周至少有一至兩個休息日,休息是提高力量和預防受傷的必要條件。強壯的肌肉有助防止受傷,但如果肌肉不能在運動後修復,就不會變得更強壯,也可能無法幫助預防受傷。肌肉恢復的過程正正發生在適當的補水、營養、伸展、休息和睡眠,因此休息是預防受傷的關鍵之一。
1.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2020, December 2). Preventing Injuries While Working Out at Home. Retrieved January 12, 2022, from https://www.hss.edu/article_preventing-injuries-while-working-out.asp
2.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2021, February). 10-minute abs workout. Retrieved Retrieved January 12, 2022, from https://www.nhs.uk/live-well/exercise/10-minute-abs-workout/
3. WHO. (n.d.). Stay physically active during self-quarantine. Retrieved January 12, 2022, from https://www.euro.who.int/en/health-topics/health-emergencies/coronavirus-covid-19/publications-and-technical-guidance/noncommunicable-diseases/stay-physically-active-during-self-quarantine
4. 衞生署. (2020). 一起在家動起來. Retrieved January 12, 2022, from https://www.chp.gov.hk/files/pdf/ncd_watch_jun_2020_chi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