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歐德維醫生撰寫,更新於2020年7月14日。
要了解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我們就要了解今次的疫情。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解釋了公共衛生措施的原則。
在任何傳染性病毒中,以下因素都會影響該流行病的規模:
這些因素最終導致每種疾病的基本繁殖數R0。衡量該數字是患者平均感染了多少人。如果數字小於1,該流行病將死亡(這意味著平均每個感染者傳染少於一人)。如果此數字大於1,則該傳染病可能會加劇。 較高的R0值感染更可能擴散。如隔離受感染者,戴口罩,洗手,學校停課和社會疏遠等將有效降低R0傳播率至1以下,令傳染病毒死亡。我們現在有充分的證據支持,社會距離的公共衛生控制可以減少R0並控制流行病的傳播。 平衡公共衛生成本和收益之間的將是控制流行病的關鍵。 在這裡1可查看香港大學量度香港的R0。這是實時衡量香港現行公共衛生措施影響的良好方法。
了解疫情是靠着數學與數據。我們應觀察案例的變化並不只留意病例總數。新增病例及死亡個案每天都會增加。比例的變化才可以告訴我們疫情在加劇或減慢。疫情圖表可以告訴我們火災在哪裏發生,更重要的是哪裏密度正在增加或減少從而斷定風險評估。更重要的是在不同國家,我們不是面對一場大火,在不同的小群族也可能面對不同的風險。死亡數據只是一個滯後指標,人必須先生病然後被確診 (大部份時間),跟着有些痊愈或有些死亡。在第一波疫情,死亡率時間為診斷後 10-12天,可以預期隨着警覺性增加及對治療方法更多了解,這將被延遲數周。
圖1:直至2020年7月13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通報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圖表2
圖2:自2020年1月10日以來中國每天新增的確診個案數目 (包括2020年7月13日更新)
圖3: 2020年1月10日以來廣東省每天新增的確診個案數目
圖4:自2020年1月10日韓國每日報告的新確診病例數
圖5:自2020年1月10日日本每日報告的新確診病例數
圖6:自2020年1月10日意大利每日報告的新確診病例數
圖7:自2020年1月10日伊朗每日報告的新確診病例數
圖8:自2020年1月10日法國每日報告的新確診病例數
圖9:自2020年1月10日德國每日報告的新確診病例數
圖10:自2020年1月10日西班牙每日報告的新確診病例數
圖11:自2020年1月10日英國每日報告的新確診病例數
圖12:自2020年1月10日美國每日報告的新確診病例數
最終這次疾病對人口的影響將由疫情的發展帶動。正如之前討論,過度專注於疫情本身有機會增加真實的風險及顯著增加憂慮。
信息和教育仍然是控制傳染病的關鍵因素。我們選擇了用流感作為風險比較,當然新型冠狀病毒不是流感,我們當然不會低估它的重要性。目前今次的疾病似乎變得更加嚴重。在我們了解輕微病案數目之前,我們無法逐案去確定相對嚴重程度。流感的死亡率大概在0.43%,而新型冠狀病毒在香港的死亡率暫時為0.52%。
流感在全球奪去650,000因呼吸道疾病的生命。雖然目前比新型冠狀病毒的數量要少,但在某些地區卻在上升。新型冠狀病毒與流感相比將會造成更大或更少的影響將取決於疫情最終的規模。這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政府在公共衛生干預措施的成功與否,但我們只能在疫情完結後的回顧才能進行分析比較。單獨查看變化的數字,而不是新型冠狀病毒累積的數字,以了解變化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