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炎和腦膜炎是兩種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嚴重疾病。雖然名稱相似,但它們的成因、症狀和治療方法各有不同。了解這兩者的差異對於預防和治療非常重要。
腦炎的成因
腦炎是指大腦組織的炎症,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見病毒包括:
- 單純皰疹病毒
- 腸病毒
- 日本腦炎病毒
- 西尼羅病毒
除了病毒,細菌、真菌和自身免疫反應也可能導致腦炎。
腦炎的症狀
腦炎的症狀可能輕微或嚴重,取決於感染範圍和病原體。常見症狀包括:
腦炎治療方法
腦炎的治療取決於病因。對於病毒性腦炎,通常使用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用於治療單純皰疹病毒HSV引起的腦炎);對於細菌性腦炎,則使用抗生素。兩者都應該配合支持療法,如服用退燒藥和抗癲癇藥物。
如何預防腦炎?
- 疫苗接種:接種流感疫苗、日本腦炎疫苗等。
- 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接觸感染者。
- 蚊蟲防護:在蚊蟲活躍地區使用蚊帳和蚊怕水。
腦膜炎的成因
腦膜炎是指覆蓋大腦和脊髓的腦膜發炎,常見原因包括:
- 細菌:如腦膜炎雙球菌、肺炎雙球菌。
- 病毒:如腸病毒。
- 真菌:常見於免疫系統受損者。
- 寄生蟲:雖然罕見,但在某些衛生環境惡劣和基本醫療服務較差的地區可能發生。
腦膜炎的症狀
腦膜炎的症狀通常突然出現,包括:
- 劇烈頭痛
- 發高燒
- 頸部僵硬
- 噁心和嘔吐
- 意識混亂
- 畏光
嬰兒可能出現的症狀有嚴重哭鬧和頭骨內柔軟處(囟門)膨脹。
腦膜炎治療方法
細菌性腦膜炎需要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療,並可能需要住院監察;病毒性腦膜炎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多數患者可自行康復。若是患上較嚴重的腦膜炎,則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真菌性和寄生蟲性腦膜炎則需要專門藥物治療。
如何預防腦膜炎?
- 疫苗接種:接種流感嗜血桿菌疫苗、腦膜炎雙球菌疫苗、肺炎雙球菌疫苗。
- 避免接觸:在流行期間,避免與病患密切接觸。
- 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共用個人物品。
腦炎VS腦膜炎
特點 |
腦炎 |
腦膜炎 |
病變部位 |
大腦組織 |
腦膜(大腦/脊髓周邊覆蓋物) |
常見成因 |
病毒(如單純皰疹病毒) |
細菌(如腦膜炎雙球菌)、病毒 |
主要症狀 |
高燒、頭痛、精神混亂、癲癇發作 |
高燒、頭痛、頸部僵硬、畏光 |
治療方法 |
抗病毒藥物、支持療法 |
抗生素(細菌性)、支持療法 |
預防措施 |
接種疫苗、良好衛生習慣 |
接種疫苗、避免接觸病患 |
結論
腦炎和腦膜炎都是嚴重的疾病,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了解兩者的成因、症狀和預防方法,有助於提高警覺,及早識別和處理病症。預防措施則包括接種疫苗、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和避免接觸病原,這些都能有效降低發病風險。如有疑似症狀,應立即就醫,以獲得專業診斷和治療。歡迎預約我們的家庭醫生了解更多。
閱讀更多
參考資料
- 世界卫生组织 (WHO). (2023年4月17日). 脑膜炎. Retrieved 21 Mar 2025, from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eningitis
- AboutKidsHealth. (2022年5月16日). 脑膜炎. Retrieved 21 Mar 2025, from https://www.aboutkidshealth.ca/zh-Hant/meningitis-zh-h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