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癌在香港並不常見,但治癒率一般較其他癌症低,根據2019年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 ,本港腦癌新症個案有279宗,死亡個案達129宗。腦癌源於局部腦組織不正常分裂和增生,形成瘤塊,如屬良性腫瘤對健康威脅不大,但如屬惡性腫瘤生長速度較快,會侵害及壓迫附近的正常腦組織,影響腦部及身體功能,甚至危害生命。
醫學界至今仍不清楚腦腫瘤的成因,只有少數病例與先天、遺傳或化學因素有關,因此難以預防。曾有專家認為手提電話幅射會導致腦腫瘤,但說法有待進一步研究。以下是可能增加患上腦腫瘤的風險因素:
癌細胞經過血液轉移到腦內,形成一個或多個顱內腫瘤,常見由肺癌或乳癌轉移。遠距離轉移有時會在原發性腫瘤治療後很久才被發現,15%的病人沒有任何癌症或腫瘤病歷
星形膠質瘤
膠質母細胞瘤(GBM)
高度惡性腫瘤,有150多年歷史,其生長速度十分快、高度入侵性,復發率亦高;對各種治療包括手術、電療和化療反應均一般,存活率低,即使進行手術、電療和化療,平均生存率僅15個月
巨大腦膜瘤
外科手術
為病人進行開臚手術,切除腫瘤和周圍可能被癌細胞侵佔的組織,是醫治腦腫瘤最基本的方法。但當腫瘤侵入、包圍或蔓延至一些重要腦組織和神經系統時,手術風險和切除腫瘤難度便會提高,或只能切除病人部分腫瘤
放射治療
利用高能量放射元素來破壞癌細胞,防止其增生擴散,並盡量減低對周圍健康細胞的損害。近年醫生採用較先進的放射療法如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技術(IMRT)和影像導航放射治療技術,有助提升療效,同時減低對正常組織的破壞。放射治療可在手術後進行,或與化學治療同時使用
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是以藥物破壞癌細胞,較常用的藥物包括「替莫唑胺」(Temozolomide)或「卡莫司汀」(Carmustine),經口服或靜脈注射,在血液破壞已擴散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但同時會破壞正常細胞,有一定副作用
標靶藥物治療
標靶藥物治療能針對癌細胞作出攻擊,切斷其血液供應,令它們死亡。不過大部分標靶藥物仍在臨床試驗階段,目前尚未大規模使用
腫瘤電場治療(TTFields)
適合惡性度最高的GBM瘤,是一種生物物理學治療方法。患者需要長時間佩戴電極治療貼,透過特定頻率的交變電場,干擾癌細胞分裂,從而控制其生長,該技術已獲FDA批准應用在初確診和復發性GBM,證實有效延長患者數個月存活時間,惟療程費用較高,首月費用達6位數字。
腦癌成因未明,故沒有確切的預防方法,但可以盡量維持健康生活習慣,減低風險:
腦癌在香港並不常見,但治癒率一般較其他癌症低。而且腦癌成因未明,故沒有確切的預防方法,但可以盡量維持健康生活習慣,定期進行身體檢查,減低感染風險。
4.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曾偉光. 腫瘤電場治療對抗腦癌. am730 (2020, June 22).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健康/腫瘤電場治療對抗腦癌-267142
以上資訊由以下提供:
專家, 領康醫療
請注意,我們網站所有的醫學文章已經過醫生的專業審查。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並非醫學意見。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