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u Vaccination Hong Kong
接種最新流感疫苗
  • 因為搜尋欄位空白,因此沒有建議。

鼻塞

鼻塞的原因和解決(通鼻塞)方法

鼻塞(英文Nasal Congestion / Stuffy Nose)是上呼吸道常見的症狀,或會對呼吸造成輕微影響。不過,鼻塞只是惱人但不是嚴重的症狀,通常在短時間內都能自然而癒。

鼻塞的成因

當鼻腔受到刺激後,令鼻黏膜充滿液體而變得腫脹,便會造成鼻塞。引發這個症狀的主要原因包括:

鼻腔創傷(鼻中隔彎曲)、異物入鼻和某些藥物的副作用都有可能引發鼻塞。另外,若然你持續感到單邊鼻塞,便有機會是鼻咽癌的症狀。如有疑慮,請向醫生查詢。

鼻塞的症狀

鼻塞不是一種疾病,所以沒有相關的症狀。然而,你可根據與鼻塞一併出現的其他症狀,作為患上各種上呼吸道疾病的風險參考。例如:

其他症狀 可能疾病
咳嗽喉嚨痛、流鼻水 感冒
發高燒、肌肉酸痛 流感
眼睛痕癢、流眼水、黑眼圈 鼻敏感
鼻涕呈黃或綠色、味覺和嗅覺不靈敏 鼻竇炎

 

鼻塞的診斷方法

鼻塞屬於容易察覺的症狀,患者通常都能在求診時自行告知醫生。而醫生亦可能會詢問患者有否呼吸不順或難以入睡,直接診斷鼻塞的情況。

假若症狀持續,或者有患上嚴重上呼吸道疾病的風險,醫生便會安排患者作進一步檢查,例如皮膚點刺測試驗血(檢視致敏原),或者鼻腔內窺鏡檢查(檢視鼻竇炎等腫瘤)。

鼻塞的治療方法

絕大多數的鼻塞個案,患者即使沒有接受任何治療,均可以在數天內自行康復。不過,醫生或會處方不同藥物,發揮以下作用:

治療成因

藥物有助改善和治療引致鼻塞的疾病。然而,如果疾病由病毒而非細菌所致,抗生素並無任何治療功效,請勿自行購買及服用。

如欲了解不同疾病的治療方法,歡迎點擊本文「鼻塞的症狀」部分中,各個疾病的連結。

紓緩鼻塞

  • 洗鼻鹽水:短暫保持鼻腔舒暢
  • 鼻黏膜收縮劑:通鼻塞的效果顯著,但長期使用會導致反彈式鼻充血
  • 類固醇鼻噴劑:常用於過敏引致的鼻敏感,以減輕鼻腔腫脹

安鼻靈 /通鼻靈是什麼? 

安鼻靈是一種含有賽洛唑啉(xylometazoline)的藥品,  標榜不含類固醇,能快速改善症狀的吸入型血管收縮劑,主要用於緩解鼻塞的症狀。賽洛唑啉是是一種擬交感神經藥,可以收縮鼻子已擴張的血管,減少鼻黏膜充血情況及腫脹情況,達到改善鼻塞功效。


安鼻靈可以被用於治療與感冒、流行性感冒或過敏反應相關的鼻塞症狀,但並不能治療引起鼻塞的疾病本身,只是一種緩解症狀的方式。


要特別注意,長期或過度使用含有賽洛唑啉或其他血管收縮劑的藥品,可能會導致「反彈性鼻塞」(Rebound Congestion),有可能令鼻塞的症狀在停藥後更嚴重。因此這種藥品應該按照醫生或藥劑師的指示使用,並不應該連續使用超過一周。

鼻塞的護理方法

提升室內濕度

假使家中沒有加濕器或蒸氣機,你可參照以下步驟,保持鼻腔濕潤:

  1. 煮沸一壼水,穩妥置於桌上
  2. 坐在椅上,將臉部倚近蒸氣
  3. 維持正常呼吸約五至十分鐘

改善睡眠質素

部分患者在睡覺感到鼻塞比較嚴重,乃屬正常現象。當身體平躺時,地心吸力會令分泌物倒流,並積聚在鼻腔末端。加上免疫系統在晚間較為活躍,將加劇鼻塞的情況。

因此,你可依據下列方法,提升睡眠質素:

使用較厚的枕頭,調整頭部的角度

開啟加濕器,增加睡房的濕度

防止細菌積聚

部分患者或會倒吸鼻涕令鼻腔通暢,但此舉會令病毒或細菌於呼吸道積聚,引致喉嚨發炎甚至更嚴重的炎症。所以在這個情況下,以紙巾擤鼻涕為最理想的通鼻塞方法。

領康醫療建議

雖然鼻塞只是輕微的症狀,但如果情況在一兩星期仍未改善、鼻腔出血或單邊鼻塞,建議你盡快前往診所,或者預約家庭醫生作諮詢,診斷鼻塞的成因和接受治療。

立即預約

 

閱讀更多

  • 空氣污染加上季節轉變,引發嚴重鼻敏感!一次看清鼻敏感原因及治療
  • 過敏族必看:洗鼻緩解過敏症狀

New call-to-action

參考資料

Patient. (March 2021). Nasal Conges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patient.info/ears-nose-throat-mouth/nasal-congestion

ENTUK. (March 2016). Blocked Nos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ntuk.org/sites/default/files/files/ENT/Blocked%20Nose%206pp%20DL%20(09019)_7_16.pdf

亞東紀念醫院.過敏性鼻炎用藥知多少. (March 2017).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emh.org.tw/magazine/viewmag?ID=7810

以上資訊由以下提供:

專家, 領康醫療

請注意,我們網站所有的醫學文章已經過醫生的專業審查。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並非醫學意見。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