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持續更新我們在診所及網上聯絡版收到的問題:
我聽說有一些新型冠狀病毒網上測試,他們可信嗎?
現時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測試分為兩種:
- 尋找病毒測試:這些通常是PCR測試,可以在不同的體液中進行。 通常,我們使用特殊的鼻拭子或痰液(在醫院中)或深喉唾液測試(在家中)。
- 抗體測試; 這是血液測試,可以告訴你曾否患過這種疾病。
在香港,PCR檢測對SARS-COV-2病毒呈陽性的人也會對公共健康有影響。 任何確診為陽性的人都將被送往醫院,並對其緊密接觸者進行隔離。 醫生有法律義務向衛生部門報告所有PCR陽性測試。 認可的政府實驗室使用的測試必須符合國際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都發出了有關網上銷售檢測試劑的可靠性的警告[1]。
我們早前已經解釋了抗體測試的重要性。 這將提供關鍵信息去幫助我們管理疫情並預測需要多長時間才恢復正常。 這些研究將在接下來的幾週內開始進行。
我們已經詳細介紹了診所內的測試和程序。 我們目前不建議香港人進行網上測試。
感謝你對疫情圖表的解釋。 我一直在尋找英國的類似圖表,但衛生防護中心似乎已停止更新它們。 你能告訴我在哪裡可以找到此信息嗎?
我們一直使用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構建自己的疫情圖表,還合併由世界衛生組織每日更新的圖表。 我們將加入英國和美國的數據,並在此每天更新所有圖表。
你提到死亡率為1%或更低,但是當我查看死亡人數和病例時,死亡率似乎接近4%。 你能解釋這個差異嗎?
這或許很令人困惑, 通常在不斷發展的疫情中,我們使用不同的術語來表示死亡率。 病情最重的患者去醫院就診或更有可能被診斷出來。 如果我們知道死亡人數和確診病案數量,我們可以將兩者相除。
[新型冠狀病毒死亡人數 / 新型冠狀病毒確診人數]
這給了我們粗略死亡率(CFR)。 這是很粗略計算,因為有些病人可能本身仍然會死亡。 同樣,我們可能尚未測試所有情況,也有可能有些人死於其他事情,並被視為死於新型冠狀病毒。 在意大利,CFR大於10%的情況確實如此。 目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的總體病死率約為4%。
當我們進行最終抗體檢測時,我們將能夠計算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社區中感染者的數量。 一旦我們知道了這個數字,我們就可以計算出感染死亡率(IFR)。 這是任何人患上疾病的實際機會率。 《刺胳針》雜誌的最新研究估計,中國比例為0.66%。 當然,除了病毒量以外,實際的風險還取決於年齡,性別,吸煙習慣和其他疾病。 一旦獲得更多數據,該最終數字可能會發生變化,但當前的共識是很可能低於1%。
我們寫了一篇文章關於在疫情早期預測死亡率的困境。
我聽說鋅和維生素B3補充劑可能有作用。 這是真的?
我們真的才剛剛開始了解關於這種新疾病的免疫學。 有一篇有趣的評論文章提出了維生素B3可能作用。 我們對此寫了一篇報道。 儘管肺結核病和愛滋病毒是非常不同的疾病,但有趣的是,維生素B3也被認為是愛滋病毒/結核病合併治療方法。
當新疾病首次出現時,第一個概念就是尋找已經“現有”的方法。 我們已經在不同情況下使用藥物。 例如,正在新型冠狀病毒中研究愛滋病毒藥物和抗瘧疾氯喹藥物。
同樣重要的是要記住天然和營養補品在增強免疫力和控制感染方面的潛在作用。 維生素,鋅和益生菌在預防和控制病毒性疾病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 我們在這裡給出了更詳細的解釋以及參考。
我需要擔心我的寵物嗎?
不用。獸醫專家及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數千隻貓,狗和馬進行了測試。 他們的立場是,動物不會對動物或人類造成任何危險,並且不需要進一步測試。
我們了解到現在是壓力非常大和令人困惑的時期,如果有任何疑問或疑慮,請隨時發送電子郵件至business@otandp.com。
閱讀更多
參考資料
1. Commissioner, O. of the. (n.d.). Coronavirus (COVID-19) Update: FDA Alerts Consumers About Unauthorized Fraudulent COVID-19 Test Kit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coronavirus-covid-19-update-fda-alerts-consumers-about-unauthorized-fraudulent-covid-19-test-kits
2. Vierty, R., Okell, L. C., Dorigatti, I., Winskill, P., Whittaker, C., & Imai, N. (2020, March 30). Estimates of the severity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a model-based analysi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0)30243-7/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