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歐德維醫生撰寫
2021年5月5日更新
所有病毒都有隨時間變種的趨勢,而基因結構隨機變化是進化的基礎。 新型冠狀病毒是由核糖核酸病毒(Ribonucleic acid,簡稱RNA)引起的。 RNA病毒趨向迅速進化,一些RNA病毒(例如流行性感冒)會改變其表面蛋白,使其避開現有免疫系統,因此人們需要進行新的疫苗接種應對。其他RNA病毒(例如麻疹)會定期突變,但不會改變蛋白質結構,因此無需更新疫苗。 SARS-COV-2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的醫學簡稱)已經歷了成千上萬種這樣的突變,實際上,香港幾乎每一個病例都具有自己的「基因指紋」。這是我們能夠將病例相互聯繫的方式之一。我們會關注各個「指紋」的吻合程度。
新變種病毒有什麼特別之處?
在英國,有大約10%的新冠病毒確診病例進行了基因測序。這是一項巨大的科學貢獻,亦已是國際共享的成果。在2020年末,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有23個突變組合的新變種(501Y.V1),其中一些突變出現在刺突蛋白編碼的基因上。南非也發現了另一隻變種(501Y.V2),而巴西也發現了第三隻變種(501Y.V3)。儘管突變的確實位置不同,但它們具有許多共同特徵,包括刺突蛋白周圍的變化,以及傳染率提高的跡象。在過去的幾個月中,世界各地(最近一次是在印度),新冠病毒的發病率一直在急劇上升。這是因為最新、更具傳染性的變種病毒導致感染率提升。
以下的短片充分展示了,501Y.V1迅速地從英國東南部擴張到英國其他地區,這是一個可能導致流行病例激增的例子。較深的顏色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新變種病毒引起的案例所佔的百分比。
現在,在全球許多其他國家/地區已發現新變種病毒。這些變種加劇了該地區流行病病情。到目前為止,對變種病毒的流行病模型顯示:R0值增加、病毒載量增加、以及特定變種的傳播率 提高了約50-70%。偶然地,隨著任何病毒的改變,它可能具有更強的傳播力。儘管從統計學上說,抗原漂移更可能削弱病毒,病毒突變卻仍能導致更嚴重的疾病。也就是說,自然進化的基因排序通常會使新病毒的強度隨著時間而降低。有報導指,新的變種可能令疾病嚴重程度增加,也可能因為醫療系統已不堪重負。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疾病的嚴重程度,但是我們有很好的證據表明這些變異令病毒更容易傳播。
之前我們已經解釋了疾病和流行病的嚴重程度有甚麼重大分別。由於案例數量迅速增加,新冠病毒有可能拖垮醫療系統。以下圖表便展示了此問題。圖表中比較了一種疾病,當其嚴重程度高出50%,死亡率隨之略為提高,而傳染性則增加了50%;由於感染病例數目迅速增加,死亡率也顯著增加。
這就是為何公立醫生繼續提倡非藥物措施,例如病毒測試、病例追踪、隔離、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以及為何儘管目前香港的接種率如此低,醫生仍如此重視接種疫苗的重要性。在應對無可避免的社交距離措施所帶來的失落感時,這是很容易忽視在這人口稠密的城市中,香港對這種流行病的管理水平。在大多數情況下,新冠病毒是一種輕微疾病,但由於感染患者的數量可能迅速增加,它因此有可能使衛生系統不堪重負。避免對醫療系統造成過量負擔是公共衛生管理的主要目標之一。
個人或群體只能通過兩種方法,達致免疫效果:感染病毒或接種疫苗。這些更具傳染性的變種病毒,在我們這個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傳播時,有機會成為社會嚴重的健康威脅,而疫苗接種仍然是增強人口免疫力和擺脫當前公共衛生措施限制的最佳途徑。已有一些早期數據反映,新的變種病毒可能對當前的新冠疫苗不那麼敏感。雖然當前的疫苗仍有效對抗病毒的嚴重併發症,但仍未能完全抵抗較輕微和傳播率較低的變種病毒。而最新mRNA疫苗的潛在優勢是,只要有充足的資源,新疫苗便有機會盡快改變原有疫苗的結構。
總括而言,我們已經知道SARS-COV-2病毒的某些變種似乎使它更具感染性。 正如我們之前所解釋的,在大多數情況下,新冠疫苗並不是一種嚴重的疾病,而是它本身傳染性高,這樣尤其危害本身已不堪重負的醫療系統。 幸運的是,我們有很好的證據顯示,香港的公共衛生措施,特別是病毒測試、病例追踪、隔離和保持社交距離,以上措施互相配合是非常有效的,沒有理由質疑它們的成效。 現在真正的挑戰是克服疫苗猶豫,提高疫苗接種率。
有更多資料數據後我們會更新此文章內容。
閱讀更多
參考資料
1. NERVTAG meeting minutes on SARS-CoV-2 variant under investigation: 18 December. Retrieved December 23, 2020, from https://khub.net/documents/135939561/338928724/SARS-CoV-2+variant+under+investigation%2C+meeting+minutes.pdf/962e866b-161f-2fd5-1030-32b6ab467896?t=1608491166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