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恐症(Panic Disorder)是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的一種,患者會不時「恐慌突襲」(panic attack)發作,即一個人突然無故感到身體明顯不適,並產生強烈的恐懼反應,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據統計香港約有4%人曾出現驚恐症症狀,即全港約有27萬人曾試過驚恐發作,但大多數人並沒有接受適當治療[1][2]。
杏仁核失靈:杏仁核位於海馬迴前方,與恐懼、憤怒等負面情緒息息相關。在正常情況下,當人在遇到危險及壓力,身體才會作出生理反應如呼吸急速及心跳等,被稱為「戰鬥或逃跑」(fight-or-flight response) 機制,但患有恐慌症的人在沒有危險時都會出現恐慌的感覺
遺傳:驚恐症患者直屬親系有4成機會患上驚恐症
環境因素:童年時遇到傷痛經歷如父母離異、性侵犯或虐待等
生理因素:
思考模式:負面及焦慮的思考模式例如過份高估問題的嚴重性、注意力聚焦在具威脅性事件
不過,驚恐症並非不治之症,透過適當治療,病情可以加以控制,痊癒率大約為7至8成。但如沒有接受適當治療,病情會反覆及惡化;藥物及心理治療則有助緩和病徵及減低病發風險。患者的個性及抗壓力也會影響治療效果及病發機率[3][4]。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 列出了兩種獨立的驚恐發作類型:
一個人受到特定原因或恐慌觸發,例如害怕封閉空間、幽閉恐懼症的人在電梯或其他狹窄區域時發作
沒有任何明顯的原因或跡象下突然發生,發作前原本或是完全放鬆
大部分的「恐慌突襲」會維持5至20分鐘,症狀來得非常突然,在首10分鐘最為嚴重,有時候會維持1小時
驚恐症的診斷方法
與其他精神科病一樣,目前未有驗血或腦掃瞄檢查能診斷驚恐症,醫生會根據下列情況作臨床判斷:
另外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健康情緒中心亦共同設計了一份網上初步自我測試,可助市民自我評估,如懷疑有驚恐症,應向醫生求醫。
由於沒有一種方法可有效預防驚恐症,但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作息定時,使用適當方法紓緩壓力等都可減低發病機率。若你懷疑自己出現以上提及的症狀,或對驚恐症有任何疑問,歡迎向醫生查詢。
以上資訊由以下提供:
專家, 領康醫療
請注意,我們網站所有的醫學文章已經過醫生的專業審查。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並非醫學意見。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