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又稱發疹性水皰性口腔炎,是一種兒童常見的傳染病。由於手足口病病毒可導致手腳和口腔出現紅疹,因而有此名。衞生防護中心的資料顯示,香港在五月至七月會踏入手足口病的高峰期。規模較小的手足口病爆發,亦可能在十月至十二月出現。
手足口病的潛伏期大約為三至七日。染病首七日的傳播風險最高,病毒更可從糞便排放長達數星期。
雖然手足口病常見於兒童,不過大人亦有機會患上此病。主要的手足口病成年患者都是有子女染病的家長,因為他們在照顧子女或者清潔子女物品(如餐具、玩具和衣物)時,容易接觸到有腸病毒的分泌物,因而增加患上手足口病的可能性。
手足口病患者普遍沒有明顯的病徵,不過五歲以下兒童的病徵會較為嚴重。因此,以下的手足口病病徵主要出現在嬰幼兒身上︰
發病中期︰
手足口病引致併發症的情況並不常見,不過受到腸病毒71型感染,仍然有機會觸發嚴重的心臟或腦部併發症,例如心肌炎、腦炎和病毒性腦膜炎。
有見及此,若手足口病患者持續出現以下情況,應盡快求醫控制病情:
大部分手足口病患者會在七至十日內自然痊癒。而大人的免疫系統較強,所以康復時間會更短。
目前,手足口病並無特效治療方法。然而,針對手足口病的病徵(包括發燒和口腔潰瘍),醫生通常建議的是對症治療,以幫助緩解症狀,同時避免病情持續所引致的併發症︰
同時,手足口病患者不能進食過熱、辛辣或酸性較高的食物,以免刺激潰瘍的傷口,影響癒合進度。例如:
手足口病患者康復後,體內會產生對相關腸病毒的抗體,但並不表示從此對手足口病免疫,因為日後仍有機會受到其他腸病毒感染,而再次患病。
手足口病容易經由飛沫等分泌物傳染,加上現時沒有疫苗能夠預防此病,所以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是預防傳播和感染的關鍵。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建議,手足口病患者和護理者應注意以下四個事項:
若手足口病患者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接觸到任何表面,應先以具吸水力的紙巾清理,然後用1:49稀釋家用漂白水消毒該處和周遭環境。手足口病患者經常接觸的地方和用品(如家具和玩具),則要定時用1:99稀釋家用漂白水消毒。
手足口病是兒童常見的傳染病,可經由飛沫等分泌物將病原傳播,大人亦有可能感染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患者普遍會有類似感冒的病徵,繼而口腔發疹至潰瘍。一旦患上手足口病後,應該暫時避免外出,並要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若持續發燒或乏力,或對相關藥物有任何疑問,請向你的家庭醫生查詢或求診。
衞生防護中心. (May 2019). 提高警覺預防手足口病.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sch-admin/admin/about-sch/diseases-prevention/chp_20190522_chi.pdf
衞生防護中心. (July 2021). 腸病毒透視.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hp.gov.hk/files/pdf/evbdo_evscan_2021_week_28_chi.pdf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February 2021).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hs.uk/conditions/hand-foot-mouth-disease/
香港紅十字會. (August 2019). 手足口病. Retrieved from
https://www.redcross.org.hk/sites/redcross/files/media/hcs_files/Health%20Express/HE-201908.pdf
衞生防護中心. (April 2020). 手足口病.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4/23.html
請注意,我們網站所有的醫學文章已經過醫生的專業審查。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並非醫學意見。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